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爱美”的检察官刘莉:公益诉讼“追光者” | 法匠

谢钱钱 上海法治报 2021-07-14


走进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刘莉的办公室时,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,彼时阳光躲进阴云,而刘莉办公桌上的几株绿植散发勃勃生机,一只粉色玩偶小猪躲在小山似的文件背后,“那是同事初为人母的诞生礼,很可爱,也很喜气。”一头利落的短发、身着黑色上衣的刘莉,笑意盈盈地跟我们打招呼,看起来很有精神。


“女生都爱美,我也不例外。但有些美是表面的、形式的,内心丰富才是更好的美。”刘莉笑着说。对生活的态度一直延伸到工作中,面对全新的公益诉讼时,她同样充满热情和期待。


16年的从检经历让刘莉积累了大量检察监督工作经验。2017年,公益诉讼制度正式落地,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。在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过程中,她坚持阅读的习惯发挥了作用,尤其是对历史的偏爱,帮她培养出一种办案思维模式:系统视角审视问题,不局限于个案本身。


以敏锐的视角观察社会,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工作,以满腔的热情拥抱美好,刘莉带着一份敬畏干起了公益诉讼工作。




见习记者 | 谢钱钱

视频剪辑 | 谢钱钱

图片来源 |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

编辑 | 刘家杭

出品 | 上海法治报融媒体编辑部



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刘莉



刘莉曾办理过一起让她印象深刻的案件,即全市首例英雄烈士名誉保护案。而巧的是,与之关联的“前案”也是由她指导办理的。


2015年3月11日,一个寻常的傍晚,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一名交警在路口执勤时,被一辆强行在路口转弯的车辆拖行后摔倒在地,最终抢救无效死亡。当时,路口监控录像被曝光在网络上,而这位殉职的交警年仅32岁……这一切交织在一起,迅速引燃了社会舆论。如何稳、准、狠地办好这起提请批捕案件?时任侦监科科长的刘莉重担在身。


到底该按交通肇事还是故意伤害定性,是摆在刘莉和同事们面前的第一道关。“该案的办理,不仅关系到司法公正,还有对社会舆论的回应,对殉职民警的交代。”时至今日,她回忆起当时办案的情形,表情依然凝重。


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,刘莉明白如何定性源于对证据细节的把握。于是,她带领检察官多次前往公安机关阅看证据并提前介入该案。案发路口车流量大不大?交通信号灯是不是运行正常?……为了解开这些疑惑,刘莉引导公安开展侦查实验,模拟交警执法现场,最大限度还原案发现场。最终,检察院认定肇事司机涉嫌故意伤害罪,并将该案起诉至法院。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定罪和量刑建议。


该案在当年引发关注,该民警严格执法、临危不惧的职业精神,得到了公众的认可,他被授予烈士称号。


然而,该案却并未结束,多个网站论坛陆续出现一些歪曲事实、否定烈士事迹,甚至存在有辱其家人的信息和评论,严重侵害了烈士的尊严和名誉。刘莉一直将此事挂在心上。


2018年,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颁布。而这时,刘莉已奔赴公益诉讼的岗位,看到这一消息时,她眼前再次想起那位因公殉职的交警,检察工作对英雄烈士的保护责无旁贷,为何不通过公益诉讼手段净化网络环境?


刘莉迅速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,搜集相关网络侮辱言论,寻找法律依据,在此基础上精准锁定相关网络监管机关,最终制发了一封检察建议。相应行政机关相当重视,迅速组成办案小组,对有损英烈荣誉、名誉的言论予以依法处置。这也是全市首例英雄烈士名誉保护案件。


“检察工作绝不是办单个案件,要能融会贯通,在办案中尽可能多地实现检察职能的综合运用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件,尽可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引导正能量的传播。”大视角、多角度的审视,令刘莉对检察工作的理解能更深入一步。


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刘莉



这种整体、系统的思维模式,看似信手拈来的公益诉讼线索,在2017年公益诉讼制度刚落地时,对刘莉来说却是从零开始。什么是公益诉讼?办案规则为何?线索哪来?怎么开展调查取证?如何跟相关部门沟通?面对全新的领域,负责人刘莉大胆探索、积极创新,摸索出一条路。


为更好办理某起公益诉讼案件,刘莉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
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公益受损线索从何而来是亟待解决的难题。“线索不会从天而降,但都是有迹可循。”刘莉意识到这点后,开始浏览、梳理近几年院内办理过的涉及公益诉讼四大领域的刑事案件。终于,在一起滥用职权罪案中,找到了突破口。


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滥用职权,将国有经营性的租赁房产免费给他人使用,导致国有资产流失,负责人因职务犯罪被判刑,可该追回的租金却一分都没有收到。


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!发现这一漏洞后,刘莉搜集整理好证据,督促国资委追回当时应该收取的租金。收到检察建议后,国资委迅速督促下属公司,通过民事途径追回了大部分租金,实现了闵行区公益诉讼“零”的突破。


从这起案件开始,刘莉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,也开始考虑每起案件带来的整体性的社会价值。


刘莉和同事为办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,进行现场走访调查


“求知、想好、爱美,三者都是人类天性。”这是刘莉最喜欢的一句话,出自朱光潜《美的人生》。“通过检察职能、公益诉讼让社会变得更美好,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。”为此,她将目光投向基层,思考如何通过公益诉讼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


刘莉注意到,老百姓的投诉都会汇集到网格化中心。她主动上门与区网格中心沟通,在不断的磋商中,全市首个网格化公益诉讼信息共享平台正式成立。通过这个信息共享平台,刘莉能排摸全区涉及公益诉讼四大领域的投诉信息。2018年,刘莉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拿到了167个线索。2019年,闵行区检察院进一步推进网格化观察员机制,在全区14个街镇各聘1名网格化观察员,协助检察官开展公益诉讼案件的调查核实。


从1例到167例,从“盲人摸象”到网格化观察员“精准导航”,闵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更加系统化、专业化,效率更高。


“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”。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,刘莉主动与多家行政机关沟通,与区审计局、区监察委、区生态环境局、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。


后来,闵行区检察院对辖区内20余处现场制售水机排查时,发现9处售水机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不规范问题,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存有隐患。饮水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,全区还有多少看不见的隐患?针对这一担忧,刘莉联合区网格中心对全区所有现场制售水机开展了全面普查,并联合区卫健委、区市场监管局、区网格中心、城管等部门就该领域经营、监管情况开展实地调研、座谈协商整改等。最终,一份份具体细致的整改方案,解决了千家万户的饮水问题,让市民喝得放心。


在处理居民饮用水公益诉讼案件时,刘莉现场走访



“公益诉讼不仅仅是上班8小时,更是一个公民责任感的体现。”这种观念深深地印在刘莉的心里,哪怕是在和家人外出时,她也能有不少维护公共利益的好点子闪现。而她的家人也深受其影响,慢慢变成了捕捉公益受损线索的“小能手”。 


2020年冬天,刘莉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时,就捕捉到一起线索。初冬时节,树木萧瑟,一片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入医院附近的绿化丛中,顺着落叶瞧去,一片刺眼的蓝色吸引了两人的注意。走近一看,医院附近50—100米的绿化带中竟散落着不少废弃口罩,这可不该乱丢啊!孩子急切地说道:“妈妈,这是公益吗?”


疫情期间,菜市场禁止活禽交易,但刘莉家人去买菜时却仍发现有人在偷偷售卖,回家后便立刻告知。刘莉得知后迅速开展工作,办理了这起公益诉讼案件,推动行政机关强化对市场售卖活禽的监管。


散步时孩子看到的排污水管道,发现的餐饮店排气管……“妈妈,这是不是公益诉讼啊?”每次听到这些,她总是倍感欣慰。“所谓公益,大而言之,关涉国家和社会,小而言之,可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之和。发动家人和大众都来关注公益也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的责任所在,希望全社会能形成一股维护公益的良好风气!”


刘莉参加公益诉讼宣传片录制



爱美,爱生活,爱检察事业。从检十余年以来,刘莉获得过诸多荣誉。担任侦监科科长时,她率先探索审查逮捕公开听审机制;公益诉讼制度落地以来,她带领公益诉讼团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4件、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75件,以法律监督为引擎,搭建更宽阔的平台,让更多行政机关、广大民众参与到公益诉讼中来。


光环背后,是一双“慧眼”、一颗真心为民的赤子心。沉静古雅,如草之兰,如玉之堇,柔肩也可担道义!




(上海法治报2021年5月12日B4版刊发)


如果您喜欢本文,请分享到朋友圈;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,请关注我,长按下面的二维码!
推荐阅读



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,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
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